​最早的火柴发明于我国南北朝时期,到了19世纪初,现代火柴工业才在欧洲崛起,这种盒装的火柴开始迅速普及。火柴盒子分为内盒和外盒,他们都由纸制成,自动化设备,会利用模具把厚纸卷切割成方块,然后折叠成这样的内盒。

生产好的内盒会被收集起来,通过分类机让他们正面朝上排列成整齐的队伍。火柴盒的外盒也有专门的设备来制造。冲模和折边工具会把印刷好的纸盒裁切成固定尺寸,把他们弯折后再把接口粘牢。每只外盒上有两道点火条。点火条的成分主要是红磷,火柴头和它摩擦就能生热着火。着火的东西(火柴要头)是氯酸钾、红矾钾、凝胶和玻璃粉的混合物。把他们搅拌均匀后,在里面加入红色的颜料,有白杨木制成的火柴梗,这时已经通过机器的筛选被固定到了这张布满小孔的钢板上。钢板向下移动,先在火柴梗上涂一层石蜡,接着,再把火柴头浸到之前配置好的药液里。

浸完药液的火柴梗会随着钢板继续转动,大概一个小时火柴头就会完全干燥。现在就要把这些火柴装进包装盒里了。包装盒已经在装填机上各就各位,等待着和火柴们汇合,火柴梗在轨道上下落。装填机先把它装入内盒,旁边的机械臂会按照设定好的频率,把装满火柴的内盒同步推进。在一旁等候的外盒中,装好的火柴会通过传送带来到打包的地方。等它们被包装好,这些火柴就可以为人们带去光明和回忆。